109年度 教育學門

偏鄉教育之實踐與責任延展

計畫主持人 陳榮政 教授
服務系所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系
配合課程 教育社會學
檔案下載 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摘要

本研究以「偏鄉教育之實踐與責任延展」為主題,於「教育社會學」課程中進行探討。研究者首先整理偏鄉教育相關文獻,並採用教學實驗法,以及問卷法,研究者針對所選之偏鄉學校進行合作。於課中先說明課程理念,並讓學生對十所偏鄉學校學生進行課程設計,但因新冠疫情爆發故採遠距教學。本研究假設參與本計畫學生,經由實作教學,以及進行理論之連結思考,能提升他們對社會學在弱勢關懷的認識與實踐。爾後,針對課程實施結果,讓學生填寫自評與回饋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自我評價。最後,進行資料整理以及反思回饋,從教師教學反思以及學生成果部分切入,形成研究結果,並撰寫成報告書,提供本門課程修正與未來教學之精進方向。

問題意識

本研究假設參與本計畫學生,經由參訪混齡實驗學校、實作混齡教學四種模式比較、進行批判思考的在地課程設計,訪問有經驗教師後,能提升他們對社會弱勢關懷能力,有意願進入偏鄉服務孩童、對偏鄉教育更有信心,也能落實大學隊服務社會的義務。另外,經由實際演練,預計學生期末課程自評與回饋也將能發現增加教學信心與對本課程的滿意度。

教學研究設計

教學研究歷程

  • 以「教育社會學」課程為範圍,進行與偏鄉學校遠距教學。使用資源包含本校Moodle數位線上學習平臺(含影片示範教學)、教學助理協助、文獻分析做法等。並搭配檢核表為最主要評量工具。
  • 期望研究結果能與共同主持人討論如何能為本系師資培育學生理解偏鄉學校實際需求,並能實際在參與中,感受成為偏鄉教師的重要,進而能協助偏鄉教師教學,並把自己的學習成果,整理成學習資源包含課程計畫、實施方式、自我評鑑與回饋,與他人分享討論,做為全國偏鄉教育師資培育之參考。

教學實踐成果

  • 首先,對於教育社會學這門課而言,過去比較針對知識理論,較沒有鼓勵實作課程的執行。因此在這一堂課決定採取這樣變革性的操作,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基本學術概念理論之後,再讓同學帶著這 樣的知識量去實踐,讓他們有機會與外縣市偏鄉學校們的互動以及帶領當地學生相關課程。這是一個 具有教學突破的課程,但是相對的需要花更多心力、時間和精神去設計課程,以及領導學生去執行這 些課程,這是初步的反思。
  • 第二,在學生實際與偏遠學校地區互動,由於學生沒有適時給他們一些教學專業訓練,與學生互 動之技巧能力較為不足,加上是異質性分組,導致學生在剛開始的操作較為不純熟,尤其在人際互動 技巧尚待加強,因此和實際現場之交流有時會出現限制和隔閡。為彌補這樣的扞格,在課堂中,教師 以及助教群,我們需花時間介入觀察,去與小組成員們溝通以及指導他們,另外也在課堂中分配時數, 來傳授有關如何進行教學的經驗。
  • 最後,因為疫情發生,原本的要置偏鄉學校進行實地教學,不得不採取遠距,所以要克服在遠距 教學上的困難,在教與學雙方之線上反饋與互動,和面對面相處自然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與學生互 動的過程以及課程設計就要更花費時間和心力,以及想著如何把本來的實體課程,轉變為線上授課同 樣也能貼近偏鄉,這些都是在此次實踐課程中授課後才發現之所需要經歷的困難現象。

 

執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