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 數理學門

線上課程對學生自學能力強化之成效研究

計畫主持人 施奇廷 教授
服務系所 東海大學 應用物理學系
配合課程 基礎物理榮譽課程(一)(二)、科技與物理
檔案下載 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簡報

計畫摘要

問題:學生的學習表現落差日漸擴大,傳統設定單一深度與進度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習成效光譜兩端的學生,有必要進行差異化教學。 行動方案:本計畫整合世界一流大學之大規模開放視線上課程的內容,與實體課程的輔導與評量,打造一系列混成式學習課程,供本系高動機、高成就的學生修習。

成果:開設兩門先修課程以及兩門榮譽課程,學生對本計畫課程滿意度相當高,並且表示較為偏好本系列課程之混成式教學法。分析學生學習成效發現,完整修完兩門先修課程的學生,在日後本系必修課之表現,明顯優於只修過一門以及沒有修習的同學。

問題意識

本研究欲解決的問題為:

1. 如何改善「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管道入學之新生,從放榜後到開學前的學習中斷問題?

2. 進入本系就讀之新生,在學測中表現相去不遠,但是在入學後的學業成績逐年拉開,落差極大。對於表現較佳之同學,會被針對多數同學設定的統一教學進度綁住,是否有方法協助這些同學向上提升?

3. 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動機,是否為拉開原本程度相近的本系學生之學習表現之重要因素?

4. 透過推動線上先修課程與榮譽課程,是否能強化學生之自學動機與能力?

教學研究設計

  1. 開設課程高三線上先修課程「科技與物理」(由本計畫主持人與本系陳永忠教授合開)以及「基礎應用數學」(由本系栗育文教授開設)。經由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錄取本系的同學,自2019年五月中開始修習此二門課程,採用線上學習、線上作業以及到校實體考試,及格者可取得該課程學分。由於本計畫因covid-19疫情展延半年,因此也將研究對象擴及2020年入學的新生。

    說明:原計畫書中開設之先修課程為「普通物理(一)」,在本系課程委員會討論後,認為對高三學生而言過於繁重,故改開「科技與物理」,基本內容與「普通物理(一)」接近,但內容較為精簡,以與高中物理課程能較順利銜接,除了普通物理內容之外,增加物理在現代科技上的應用,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大一第二學期,開設「基礎物理榮譽課程(一)」,課程主體為世界一流大學開設於 edX 或 Coursera 平台之開放線上課程。前述課程由計畫共同主持人吳桂光教授於實體課程中帶領學生討論、練習、輔導同學學習。通過本系線上先修課程、表現優異的前十名同學,可優先選修,並由本系另籌經費支付修課證書費用做為獎勵,及格者除獲得 edX或Coursera修課證書外,並由本系另發英文證書詳細註明科目。為維持小班上課的教學品質,修課人數上限為20人。由於計畫展延半年,故於大二第一學期續開「基礎物理榮譽課程(二)」,模式相同。
  3. 收集此二屆(108, 109入學)學生之學習歷程資料,包括:線上課程之詳細學習記錄,大一兩學期的各科目(包含傳統教學科目)的學習表現,進行資料分析,探討此一課程安排與教學設計模式下,各類學生(包含:獲獎助之本系榮譽生、未獲獎勵但主動參與榮譽課程之學生、以及未參加線上先修課程也未參加榮譽課程之學生)的學習成效之差異。

教學研究歷程

  • 與系上教師合作開設「科技與物理」、「基礎應用數學」兩門線上先修課程,鼓勵在「繁星推薦」以及「個人申請」兩個管道入學的同學,從五月下旬開始修習這兩門課程。上課的過程皆為「非同步線上教學」,由同學自行安排時間觀看教學影片以及完成線上作業,在臉書上開設課程社團,同學如遇到問題可以互相討論,或由老師在社團中解答。
  • 正式開學後,大一同學開始修習普通物理與微積分等正規課程。從大一下起開設「線上榮譽課程」鼓勵同學選修。
  • 利用 unpaired t-test 方法分析同學在「學測成績」、「線上先修課程」、「普物與微積分」、「線上榮譽課程」的表現之間的關連性。

教學實踐成果

  1. 先修課程完成度與學測成績之關係,發現沒有顯著關連性。這表示高中時期的學習成就,並不能代表學生的學習動機高低。
  2. 先修課程完成度與大一上兩門主科「普通物理(上)」與「微積分(上)」的成績,有顯著之關連性。完成兩門者在主科表現明顯比只完成一門、或是沒有完成任何一門先修課程的表現好。
  3. 完成兩門先修課程的同學,繼續選修「線上榮譽課程」的意願也明顯較高。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 大學老師在教學現場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低落,缺乏學習動機。由前節之結果看來,「自學完成兩門先修課程」的同學,可以在「同學都在玩」的狀況下還能維持高強度的自學意願與紀律,完成兩門先修課程,這些同學在進入大學之後的學習過程,也比其他同學明顯順利很多,而這些同學入學時的學測成績,與其他同學並無明顯差異,顯現「學習動機」的確影響學習成效甚鉅。
  • 「只完成一門先修課程」的同學,在各方面都跟「沒有完成任何一門先修課程」的同學幾乎沒有差異,明顯遜於「完成兩門先修課程」組。可見「只完成一門先修課程」組雖然學習不至於完全中斷,但是因為自學的意願與學習強度不足,推測是在從高三下放榜到九月大學開學這段期間,還是處於學習動能不足的狀態,因此沒有展現先修課程的銜接成效。

執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