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 教育學門
無縫式翻轉學習結合 WSQ 提問引導學習模式對學習成就、自我導向學習、認知負荷與批判思維之影響
計畫摘要
翻轉教室為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新興教學模式之一,學習者透過課前影片建立先備知識,並在課中與教師及同儕進行小組討論。然而,如果學生在課前的學習不夠深入的話,學習的效果往往不如預期。學生若無法完成課前教師指定的影片學習,也可能導致學生在課中參與度降低。因此,本計畫設計WSQ無縫翻轉學習模式,應用在大一的計算機概論基礎必修課中。並設計準實驗研究,以大學計算機課程140位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兩組。實驗組使用WSQ無縫翻轉學習模式,控制組使用一般無縫翻轉學習模式學習,課程包含課前學習階段及課中學習階段。在課前學習階段,學生透過WSQ學習單搭配影片學習,進行觀看(W)、摘要(Summary)、提問(Question)學習單填寫;在課中階段,學生進行課堂活動、測驗與小組討論等活動。預計評估學生的學習成就、自我導向學習、自我效能、認知負荷以及批判思維能力。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與質化訪談,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作為後續進行翻轉學習的實施依據。
問題意識
如何提升翻轉課堂中個人化學習階段時的學習成效
教學研究設計
翻轉學習、無縫式學習、WSQ學習策略
教學研究歷程
- 在實施翻轉學習前,應該在班級中先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與影片互動。
- 第一次進行個人化學習前,可請學生帶耳機和平板等電腦化設備帶到學校,接著,對系統內的課程進行介紹。
- 學習者先在個人化學習階段中,登入至平台上進行個人階段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通常包含了老師錄製的影片、網路補充教材、練習題、學習單上傳區等。通常需要提早一週給予學生教材,並在課堂上先針對教材進行簡要的介紹。等學生繳交WSQ學習單後,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延伸活動設計。
- 在課中階段,小組可以使用擬題活動,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擬題之後,學生可使用Kahoot出題,讓全班填答題目。也可進行賓果遊戲,搭配Zuvio與Tronclass,進行題目練習。善用平台上,是很好的表揚機會,可搭配FB進行表揚,增進學生的榮譽心。
教學實踐成果
- 學生在許多活動的表現都讓我驚訝。例如組裝電腦活動所拍的元件介紹影片,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堂課,但要求學生在拆裝之餘,須選擇適當的電腦元件,搜集資料與進行講解。有的同學對自己的自我要求程度較高,不僅使用很好的手法來拍攝,包括取景、速度、腳本,連報告電腦元件的專業度,都有很好的表現。此外,本計畫也搭配林語堂故居的場景和教材,實施VR實習課的SVVR創作活動,在此專題導向學習活動時,學生與另一所南部的大學進行合作,我們負責建立VR環境,另一所大學的大一國文課學生,進行文學創作。
- 而WSQ學習單的效益,在本計畫成果中特別明顯,大部分學生都提到,WSQ學習單有助於學生進行筆記、整理與複習。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在實際上實施班級活動中,遇到的主要實務問題,可說是當教學實踐計畫的提出者不斷被要求要追求創新之時,其實也需要對已經實施的計畫進行資料蒐集。因此,不是一定要放棄原本的創新模式,而是對原來的模式進行資料蒐集、統計分析、討論與調整,再檢討原有的成果,了解對於教學與對於學生的效益。進而再調整教學方式,讓教學策略進行改進。因此建議,不是只追求創新模式,而是進行嚴謹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流程與檢討教學環節,進而設計出更適合教師授課的活動設計。
執行心得分享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