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 醫護學門

語言治療賦能:以兒童語言發展學課程為例

計畫主持人 童寶娟 副教授
服務系所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配合課程 兒童語言發展學

計畫摘要

「語言治療賦能:教學實踐計畫」將用於主持人之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大學部二年級第1學期必修基礎課:「兒童語言發展學」。課程為大班教學型態,傳統多以講述法方式授課。此種教學方式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為學生在學習時被動聆聽、缺乏主動互動與討論,同時思考反應機會較少,往往在臨床實作上無法實際應用,理論與臨床應用上有很大的落差。為了克服這樣的問題,提昇教學品質,本年度的課程將以賦能教學方法教導學生,授課方式含課前預習教學影片、課前閱讀課本章節、課堂重點複習、課堂討論、小組口頭報告、教學現場實務操作及課後複習與作業。

本課程將設計10個主題及4個強化學生思考的創意單元。10個主題為:(1)溝通、語言與言語、(2)語言學習理論、(3)大腦與語言、(4)認知發展與語言發展、(5)社會互動與語言發展、(6)語言學習模式、(7)零至六歲兒童的語言發展、(8)學齡兒童的語言發展、(9)兒童語言樣本與語料分析、(10)讀寫萌發。4個創意單元為:(1)誰是最佳溝通者、(2) 鯨魚與鯊魚:土匪的海洋觀與詞彙、(3) 語言威力、(4)媽媽式語言最偉大。期望透過賦能教學,學生可以主動學習、有更多的時間討論與思考機會,最後把所學的理論應用在臨床上面,促進自己的學習效益。

問題意識

想要解決之教學實務問題

教學研究設計

概念架構: 以賦能教學方法教導「兒童語言發展學」課程

教學研究歷程

  • 本計畫共招募49位聽語系大二學生參加此計畫。學生共參加了1個學期的「兒童語言發展學」課程及9小時教育現場同學互作的實務練習。教學目標主要建立學生的兒童語言發展學理基礎。學生學習了溝通、語言與言語的專業概念、瞭解語言學習理論及語言學習模式、瞭解語言與大腦、認知、社會互動之間的關係、瞭解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及學齡兒童的語言發展及學習兒童語言樣本收集與語料分析。
  • 學期結束後,學生可深入了解與探討兒童的語言發展並應用所學的於臨床上。賦能的授課方式含課前預習教學影片、課前閱讀課本章節、課堂重點複習、課堂討論、小組PBL及口頭報告、教學現場實務操作及課後複習與作業。課程核心能力為聽語專業知識(40%)、聽語臨床實務能力(20%)、溝通互動(20%)、研究與解決問題能力(10%)及臨床倫理認知與實踐(10%)。成績評定為作業(20%)、小考(20%)、小組報告(10%)、基準參照評量benchmark evaluation(30%)及期末考(20%)。
  • 成績考核方式為:作業含選擇題、填充題及簡答,以匿名方式評分。小考為選擇題。小組報告以學生互平方式評分。基準參照評量由業師評分。期末考為申論題,以匿名方式評分。

教學實踐成果

研究以賦能教學為方法,並設計10個主題單元及4個強化學生思考的創意單元。賦能授課方式將含課前預習教學影片、課前閱讀課本章節、課堂討論、小組PBL及口頭報告、教學現場實務操作及課後複習與作業。每一個單元的作法大多一致。學生需先看影片或課前閱讀預習,老師在課堂再複習重點。課堂主要用於討論與互動,有時也有小組口頭報告。最後學生將完成3次3個小時(共9小時)的實務互作。

學生學習此課程最直接的成果反應在修課成績上,本課程學生的平均成績落在80分至98分之間。真正學到的專業知識是:

  1. 建立語言發展相關的基礎與概念。
  2. 全部的學生至教育現場實務練習,以訓練評估兒童語言發展及為兒童擬定語言目標與治療計畫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兒童語言發展相關之臨床能力,以達到專業標準為原則──每次的臨床作業需達到90%正確率;未達到標準,學生則需重做,直至達到90%正確率為止。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本課程多數同學學習認真,同學在教學評量與學期中給予老師很誠懇的建議。普遍上同學學習會遇到3個困難,針對這3個困難,以下是本人的教學省思:

  1. 從教學意見與學期成績來看,我了解有些同學無法連續3個小時有效地聽課,一邊吸收重要的知識,一邊作筆記。這樣的訊息協助我理解,在規劃教學時應給予同學主題式的教學,讓同學清楚知道課程內容範圍。遇到較難的學理時,要多重複講兩三次,同時當下要提問,請同學回答問題;此外,要有明確的教學,也就是講解要清楚,聚焦不要離題,並給予實際的語言範例。
  2. 了解同學在課程需要在課本與教材上給予協助。之前同學學習的英文為一般高中英文或商用英文,同學對不熟習的專業英文會害怕,因此需要一本基礎但專業的中文教科書,讓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重點並進入此專業。然而,亦必須讓學生了解閱讀專業原文教科書的重要性。原文教科書可提供學生很多經典的參考文獻,也協助學生與世界接軌,了解國際對語言發展與障礙的評估與治療的看法與方向。因此,也必須提供學生實用的臨床參考書,使同學可在臨床工作時使用。 
  3. 同學難以由閱讀教科書理解兒童語言發展。學生的學習也可透過數位化媒體達成。音檔、動畫、影片皆可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故在教學的過程中,需提供同學與兒童語言發展相關的YouTube影片,同時也為這門課製作了一些教學影片。

執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