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越辯越明? 線上合作論證學習融入英文議論文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證能力為學術英文寫作核心能力,尤其議論文不僅是大學生最常撰寫的文體 (Wu, 2006),英文議論文寫作更是許多國際英語能力檢定寫作測驗必考文體 (Hirvela, 2017)。雖然許多研究顯示以英文撰寫具說服力的論述對第二語言寫作者很困難,然而現今在第二語言寫作教學研究裡,針對提升第二語言寫作者論證能力的議論文寫作教學實務研究仍相當匱乏。
本計畫致力於發展一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以合作論證學習為主要教學介入方法,讓學習者在電腦輔助論證學習的線上環境裡,透過植基於論證理論的自編系統化教材、合作論證學習活動以及共編論證輔助鷹架圖,提升第二語言寫作者的論述品質及說服力。
本計畫最重要的目標為衡量此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的學習成效與教學設計,以mixed-methods為方法,以質性量性兼備的方式分析多項研究工具所搜集的資料。量化分析的部分將比較修課前後學生自我效能問卷、論證知識測驗、同儕互評問卷、議論文完稿成績及論證鷹架圖; 質性的部分將著重了解學生學習歷程及其與學習成效間的關係。本課程所建構的自編教材、教學模式及合作論證學習平台將可做為第二語言議論文寫作教學具實證基礎且立即可用的教學資源,研究成果亦可用以重新建構第二語言議論文寫作教學理論。
議論文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場域裡最常見的文體之一,尤其英文議論文寫作是許多國際知名英語檢定寫作測驗必考題型,堪稱第二語言寫作測驗的核心文體,常用以評量第二語言寫作者的寫作能力及學術表現。然而,研究的教學現場觀察以及論證相關研究顯示,以英文撰寫具說服力的論證對第二語言寫作者很困難,尤其學生對有效論述模式呈現方式的誤解以及論述缺乏反方觀點,常導致他們的論述缺乏說服力。
因此,本教學研究致力於發展一英文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以合作論證學習為主要教學介入方法,讓學習者在電腦輔助論證學習的線上環境裡,透過植基於理論的系統化教材與同步及非同步合作論證學習活動,提升第二語言寫作者的論述品質、內涵與說服力。
本計畫課程之課程設計植基於兩大主要論證理論--Toulmin model 與 Walton's dialogue theory,教學方法以電腦輔助合作論證學習為主要教學介入,規劃一為期六週的英文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在課程架構上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 老師主授兩大論述理論(Instruction)
- 電腦輔助論證學習活動準備週(Preparation)
- 同步與非同步電腦輔助論證學習活動(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Argumentation)。
本計畫規劃一為期六週的英文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
- 第1及第2週老師介紹兩大論述理論-Toulmin model與Walton’s dialogue theory。第一週的課程內容重點在講述Toulmin model裡的六大論證元素及其簡化版(simplified version),同時介紹如何使用線上論證元素鷹架圖(Argument Diagram, AD),目的在提供學生於建構論述時在論證結構上所需要的鷹架(Stegmann et al., 2007),並以學生熟悉的本土性論證議題,讓學生透過此議題獨立建構論述,透過實際操作以熟悉線上論證元素鷹架圖。第二週的課程內容重點放在介紹『對話』與『合作論證』在建構論述上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具說服力的論述不僅需具備完善的論證結構,更重要的是論述內容必須具備defeasibility,也就是論述的邏輯和內涵禁得起別人的質疑與挑戰,尤其當別人提出反證或是與原論點牴觸的觀點時,原論述者能透過對話以清楚具邏輯的論辯過程鞏固自己的論述。
- 第3週為合作學習論證活動準備週,由於接下來的三週課程,學生須以自己所選有興趣的主題與同學進行小組討論,而這些主題通常為較複雜的論證議題 (e.g. 科學論證議題),學生在進行合作論證前需對自己及他人的主題有相當認識,因此學生透過閱讀分組組員準備的合作論證電子學習包,對組員所選的論證議題有基本認識。
- 第4-6週為電腦輔助合作學習論證活動,這三週的活動流程相同,為了確保合作學習活動具備合作學習的實質內涵,研究者採用a four-phras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y model (McAlister, 2001; Johnson & Johnson, 1993; Quignard & Baker, 1999),將此模式修改成三個階段considering (熟習所討論議題)、comparing and debating (透過同步線上聊天及非同步討論版)以及consolidating/summary (歸納重點,並共同完成線上合作論證鷹架輔助圖AVD)。
本教學實踐成果可分為教學成果與學生學習成效。
- 在教學成果的部分主要有
- 建構線上合作論證學習自編教材,包含建立計畫成果網站,將自編教材線上化;
- 視覺化Toulmin論證模式,用以增強學生對論證模式六大元素間的關係連結,提升學生對論述架構的理解;
- 建構線上合作論證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發展同步及非同步的合作論證活動,並在過程中提供學生critical questions和criteria for a good argument作為輔助,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論證學習活動 ;
- 透過回顧相關文獻,發展評估論述品質的指標。
- 在學生學習成果的部分,透過分析學生不同版本的論述鷹架圖,顯示學生透過心智圖不僅能更清楚的了解論述結構,更能依此檢視論述內容的關聯和邏輯,此外,在線上合作論證學習環境,透過同步跟非同步的合作論證學習活動,學生藉由與同儕對話討論critical questions,了解自己論述的不足,進而修正自己的論述內容,論述品質因而提升,尤其透過比較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初稿與完稿,以criteria for a good argument評估學生的論述品質,顯示學生論述結構不僅較為完整,能以邏輯正確且相關的論證支持論述,論述內涵和品質均有提升。
整體來說,線上合作論證學習對於提升學生的論述品質和內涵有實質幫助,尤其在與同儕的對話裡,學生獲得從他人角度檢視自己論述是否具備defeasibility,並藉由他人的回饋,重新檢視並修正自己論述的不足,有效提升論述品質。然而,現階段線上合作論證學習流程較為複雜,導致部分學生因為疫情期間遠距教學無法即時跟上教學流程,未來再施行同樣的教學介入時,將會利用線上平台分組功能讓教師能於同步討論的過程即時介入提供協助,或於課前提供合作論證學習模組訓練,讓學生在熟悉合作論證流程的狀況下進行合作論證,以提升學習成效;另外,未來也將以本研究結果為基石,釐清每個教學活動的學習成效,以發展一套以合作論證為教學方法的議論文寫作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