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 商業及管理學門

運用素養導向教育、設計服務流程、新領人才教育模式探討技職大學生物聯網程式設計課程中情緒調整與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對學業歷程與學習成就之關係

計畫主持人 廖奕雯 教授
服務系所 正修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配合課程 資料處裡實務、物聯網開發與應用

計畫摘要

為了培養學生程式設計實務能力,降低學用落差,本計畫的課程為物聯網應用專題,教授物聯網開發與應用課程,學習程式設計、數據分析及物聯網相關技術,設計相關程式設計及物聯網應用教材及教具,課程教學策略採用素養導向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設計服務流程(IDEA Service Design Process, IDEA SDP)、及新領人才(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 P-TECH)教育模式進行教學課程及教學策略設計,增加學生的實作經驗,提升就業職能。

另外針對學生的情緒調整能力、人格特質、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對學生心流經驗、認知負荷及學習交略等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效的影響進行相關探討。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的情緒調節、自我調節和學習策略動機會進一步影響學習者的認知,進而影響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效果。在個體差異分析中,在DISC的人格特質中,有影響力人格特質的學習者在學習效果指標和學習效果方面表現最好。在性別分析部分,男生在學習指標表現顯著高於女生,而女生在學習效果方面明顯優於男生。教學實驗結果包含創新教學策略、教學模式、及教材及教具發展、以及多元教學評量方式,提供相關教師及課程設計參考,並透過教學社群,將教學實務過程推廣給相關教師。

問題意識

資訊管理實作相關課程,包含程式設計、資料探勘、物聯網、資料庫程式設計、網頁程式設計、多媒體設計等相關實作課程,透過傳統學習方式,除錯能力不易學習,更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進而影響老師的教學信心。

教學研究設計

透過跨領域教學設計架構在服務設計基礎的模型,強調課程以學生實作學習為主,透過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實地場域體驗和「行動導向學習」 (Action Learning)等方式,將課程教學結合學習的對象、空間,並連結校外場域的資源,透過實作過程,親身體驗「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精神和智慧生活發展的趨勢方向,結合新興科技、生活應用、物聯網技術,深化「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知識學習經驗。

教學研究歷程

本課程利用CBE、IDEA SDP、IBM P-TECH教育模式設計物聯網開發與應用創新課程,並透過做中學、Double PBL及合作學習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活動,設計出有別於一般物聯網開發與應用課程的教學方式,提出創新物聯網開發與應用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成果

  1. 學生學習結合多個物聯網專案,製作出解決生活問題之期末專案,更透過專案製作參與相關競賽、申請相關專利等,透過動作做過程,讓他們從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並從專案製作中提升學習動機及學習興趣。
  2. 學生在物聯網開發與應用課程中,有許多的意見回饋,在學習回饋中,大部分學生喜歡體驗活動、透過動手作學習方式,了解課程原則,在課程當中,也學習到跨領域課程設計,如電子電路接線概念、技巧、物聯網專案設計方式、物聯網應用創意發想等,學生學習中的反饋,覺得比一般程式設計課程學習還要有趣,學習動機、知覺有趣性、學習興趣也都較高。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本教學實踐課程,開發出一套創意物聯網開發與應用課程規劃,規劃未來可與物聯網體驗活動結合,並將教學設計理念、教學及學生的成果,如課程設計原則、課程設計與規劃的內容、課程教案及相關物聯網較具,透過成果發表過程,分享給相關領域教師,並透過服務學習過程,將開發的物聯網應用技術,推廣至社會大眾。

執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