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式反思日誌教學運用於地方本位環境教育之課程規劃
本研究旨於探討專題反思日誌教學運用於環境教育課程前、後,大學生PM2.5空污環境素養的改變、環境教育目標的學習情形、及環境行動方案課程規劃的變化情形。本研究採單組前後測設計,便利取樣選取臺中市某大學共38位學生作為研究樣本,針對永續環境污染議題、環境教育目標及公民行動方案,進行9次PM2.5空污議題反思日誌教學,透過合作學習於課堂上完成小組反思寫作任務。
本研究利用自編PM2.5空污環境素養量表、空污專題反思作業、校園PM2.5空污防治行動方案報告、訪談大綱、教學反思為研究工具,蒐集大學生的PM2.5空污環境素養、環境教育目標理解、及校園環境行動方案課程規劃能力。本研究以描述統計、相依樣本t考驗、相關分析及內容分析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發現如下:一、大學生對於PM2.5的空污認知、空污風險感知、空污防治行為皆有進一步了解與認同;二、專題反思日誌教學後,對於提升大學生PM2.5空污環境素養有顯著幫助;三、大學生PM2.5空污風險感知與空污防治行為具有顯著正相關;四、反思寫作能幫助大學生最為理解環境教育目標之公民行動技能;五、反思寫作能促進大學生自我覺察與批判思考能力;六、反思日誌教學有效提升大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並規劃環境行動方案。最後,針對上述教學與研究結果提出對於提升大學生PM2.5空污環境素養、環境教育目標理解、以及環境行動方案規劃相關議題,進行討論與建議。
一、專題反思教學對於大學生PM2.5空污環境素養的學習情形為何?
二、專題反思教學對於大學生環境教育目標的學習結果為何?
三、專題反思教學對於大學生撰寫與執行校園PM2.5空污防治行動方案的學習成效為何?
- 本研究採用混合研究法,採用單組前後測設計以探究PM2.5空污反思日誌教學介入環境行動課程後之立即教學成效(包括PM2.5空污環境素養的三個子構面:PM2.5空污認知、空污風險感知與空污防治行為);另以PM2.5空污議題反思日誌、行動方案與訪談等質性資料,瞭解大學生的環境教育學習歷程。
- 最後比較質量化資料,交叉檢驗專題反思作業融入環境行動課程之教學經驗,提出課程規劃改善建議。為了促進大學生確實完成小組專題反思作業,本研究特別安排下課前15 ~ 30分鐘的完整時間給予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並立即將討論結果上傳到數位教學平台,提供師生進行自由閱讀與回饋。
本研究主要參考永續環境教育議題、教導正向環境行為課程架構(Engleson & Yockers, 1994)與公民行動方案課程模組,進行為期18週、每週2小時的環境行動課程設計。
- 第1週安排課程說明、專題反思日誌寫作介紹
- 第2週介紹環境教育理念與永續環境教育議題
- 第3 ~ 8週分別介紹環境教育五大目標:環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倫理、公民行動技能、與公民行動經驗,其中公民行動技能單元特別安排連續2週,讓大學生重複使用攜帶型PM2.5偵測器實地檢測校園室內外的空氣品質,強化學生的環境議題調查能力
- 第9 ~ 11週介紹公民行動方案課程模組,並提出小組期中書面報告,上課內容包括:
- 說明問題(如說明此項問題的重要性、哪些人對此問題有興趣)
- 可行政策(如找出可以解決所選問題的現有政策或任何想法)
- 我方政策(如列出這項新議案的優缺點、列出這項新議案與SDGs的關聯性)
- 擬訂計畫(如臚列具體行動)
- 第12 ~ 15週由授課教師輪流與各小組進行行動方案晤談,未進行晤談的其他小組則依據方案進度實際執行計畫
- 第16 ~ 17週為期末小組實作成果口頭報告;第18週提交小組成果書面報告。
本研究以描述統計、相依樣本t考驗、相關分析及內容分析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發現如下:
- 大學生對於PM2.5的空污認知、空污風險感知、空污防治行為皆有進一步了解與認同。
- 專題反思日誌教學後,對於提升大學生PM2.5空污環境素養有顯著幫助。
- 反思寫作能幫助大學生更加理解環境教育目標之公民行動技能、並有效規劃與執行環境行動方案。
基於本研究結果,相關教學實務與研究方向建議如下:
- 依據因此建議相關教學者未來可增加環境知識的課堂傳授,尤其是像PM2.5的單位是微米等概念知識的強調。
- 從小組成員反應行動方案因為學習時間有限,例如最後未能如期規劃校外工作坊讓社區居民或小學生參與,因此建議延長研究期程,例如結合下學期的環境教育教材教法,提供學生在充分的學習時間內,實際應用PM2.5空污防治行動方案,並進一步完成公民行動方案模組課程的方案展示活動,提供大學生公開對外表述一學期所規劃的PM2.5空污防治行動方案。
-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使用的環境行動技能中,為了蒐集相關科學數據,經常運用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因此建議教師在未來的環境教育課程中,可適度強化大學生編製問卷的基本認知與技能,以及調查資料的相關分析技巧。
- 由於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只選擇研究者的上課班級進行教學實踐場域,為了證實本研究專題反思教學的介入效果,建議未來可採用準實驗研究法,加入對照組以檢視大學生在前後測之間PM2.5空污環境素養的改變,是否確實受到「專題反思作業書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