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的「團體諮商」課程:「體驗、閱讀、計畫、實作」交融後準諮商師的專業自我效能
團體諮商的教學、訓練和督導為諮商教育的重要議題,及諮商心理師證照考試的重要科目,但相對於個別諮商,團體諮商的訓練和督導卻較少受到關注,因此研究者設計了「體驗、閱讀、計畫、實作」四階段的教學計畫,預計在八個月內連結學校和社區,訓練學生成為具有自我效能感的準團體諮商師。而經課堂報告、作業和教學網站的紀錄顯示,16位碩班學生不僅能於體驗、閱讀之前兩階段做好準備,實際體驗團體、進行自主學習(每個學生每週平均提出1.63個問題),也能在計畫、實作之後兩階段,主動尋找合作機構、撰寫團體設計,還要求老師提供課後督導時間(每個學生每週平均1.35次的個別督導)。另本課程與11個學校、社區機構合作,學生帶領了16個、75次、總計118位成員參與的團體。
透過機構、成員的問卷回饋發現,其皆肯定學生的表現,且認為學生的表現符合其對專業人員的期待;更最重要的是,所有學生於「團體帶領能力」量表之八個分項能力的自評上,除「改變與行動能力」一項雖有提升但無顯著差異外,其餘能力的提升均達顯著差異。可見本課程四階段的教學設計,不僅翻轉了教學,達到訓練學生成為具團體設計及帶領能力的教學目標。只不過機構、成員「增加團體次數、多辦類似活動」的建議,在一學期的時間下實在無法滿足,另多數學生「多meeting時間、多練習機會」的個別督導期待,也早已超過授課老師的個人負荷了;因此增加學分數、增加業師、博士班教學助理人力或許是可行的方法。
針對入學管道、專業知識和接觸及經歷不一的碩士班學生,如何能在18週的時間訓練出具初階團體諮商帶領能力的準團體諮商師,不僅是研究者近年在教學工作頗傷腦筋的事,也是修課學生期待能兼顧概念和實證、融合課程教學與現場操作的修課期待,並反映出學生「希望課程完成後,即具執行專業工作之能力」的強烈盼望。
運用行動研究方法,整合學校、社區場域,嘗試運用「真實體驗、知識深化、書面計畫、實務操作」之四合一教學策略。
本課程設計四階段教學,過程中同時蒐集質化、量化資料:
- 第一階段「真實體驗」:個別參與/社區場域(108-2學期末至109-1學期末)
為讓學生具有團體諮商的實際參與經驗、減少不著邊際的想像,因此要求學生根據自已有興趣,實際參與社區機構或諮商師事務所舉辦的團體。體驗團體完成後,則需撰寫體驗報告,而此即為研究者收集的第一個研究資料。
- 第二階段「知識深化」:閱讀、提問、討論與報告/學校場域(109-1開學前至第8週)
教師將教材區分主題,學生需就教材內容(知識)進行自主學習,閱讀後以個人方式進行課程提問;每週輪流之報告小組除了會在上課前將既定之閱讀範疇整理成課堂報告,還需歸納同學於moodle教學網上的提問並試圖回應。此階段的提問數,即為研究者收集的第二個研究資料。
- 第三階段「團體設計」(第6週至11週)
本課程的第三階段即在要求學生(團體設計者)針對其關注的對象和議題撰寫「團體諮商計畫」,將理論和技術運用於團體設計中是碩士班訓練的重點;老師會在學生計畫撰寫的過程中,就內容專業性、完整性,與理論運用的適切性和學生進行討論,協助其完成計畫書。
- 第四階段「團體實作」(第10週至18週)
學生在第三階段的計劃期間需尋找、洽談一可以實際執行其團體計畫的社區機構合作,於第四階段中實際執行其計畫;並在過程中實際經歷招生過程、面談、帶領、紀錄、成效評估;學生還需於上課時間進行口頭報告,以供老師進行團體督導。此階段收集的資料包括了合作機構、參與成員,及學生「團體諮商專業能力」的自評、課程整體回饋。
- 「團體諮商」課程使用的團體經驗、自主學習、模擬演練、團體實作對學生的學習均有正向影響;超過2/3的學生認為本課程能增進其專業知識和能力。
- 11個合作機構均滿意16個學生的專業表現(在5點量尺中,各題平均分數在4.00至4.94間,總平均4.68);而實際參與者對學生帶領的團體亦是滿意的(平均分數在4.16至4.52間,總平均4.31),不僅建議延長次數、多多舉辦,且願意推薦他人參與暨大學生帶領的團體。
- 學生學習前、後能力,在團體帶領的8項團體能力中,有7項能力有顯著差異,顯示本門課的學習帶給學生團體帶領能力上的顯著增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佳。
- 在「設計」與「實作」階段增加了「模擬演練」的教學方法,因此邀集大學部其他教師一起進行「碩/學混班」教學,不僅意外催化了碩/學的互動,7),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且學班(83.3%)的滿意度更高於碩班(70.6%)。
不少學者均肯定團體諮商四階段教學/訓練的必要性,研究者近幾年來也嘗試落實此一作法,本學期更透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行動過程驗證此成效;而由學生的回饋,機構、參與者的問卷調查亦肯定四階段教學、四教學方法的適切性。不過,要在一個學期、18週完成此四階段的教學,實在是高難度的工作,時間壓力下,老師和學生都處在耗竭狀態,因此未來若有資源挹注,可考慮增加輔助人力,如邀請諮商心理師證照的博班學生,或可擔任業師的歷屆校友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