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大教室:透過直播讓學習無疆界
傳統上教室容量決定了一門課的修課學生人數,但在直播技術成熟的今日,利用網路線上直播方式建立虛擬大教室,將可打破教室的空間限制,讓所有想修課的同學都可以如願上到想上的課。108新課綱已經上路,高中急需開設特色與多元選修課程,藉由課程線上直播方式,配合高中教師的課堂輔導,本計畫將向下連結,成為高中的選修課程,建立高中端與大學端的有效合作模式。另外,直播後的影片經過後製與剪輯,將可成為線上視頻,作為開放式課程OCW的媒材,推廣課程至社會大眾。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以最簡單的設備,在不大幅改變原本教學方式與不顯著增加教師備課時間的情形下,來實驗直播虛擬教室的想法。在本次執行過程中,我們加入許多新作法,包括:拍攝課程介紹影片,讓學生提前知道課程進行方式、利用Slido進行課堂民調與課堂小考、鼓勵學生在課後利用FB與IG進行心得分享等。另外,我們組織高中自主學習社團,讓高中生組隊共學進行期末報告。我們也在課程進行前及結束後各進行一個簡單的能力評量,用以了解學生在課程結束後是否提升他們在腦與心智的學科知識。綜合上述的創新教學方式,這門腦與心智通識課已蛻變成一個真正的虛擬大教室,讓學習無疆界,成為大學傳播知識的新典範。
生命科學是一個知識含量多、內容變化快、且充滿活力跟創造力的領域。因此,在我的課堂當中,我除了每年都會更新課堂內容外,我也致力於讓課堂更生動更活潑。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腦與心智」是清大的一門通識課程。這門課過去都有非常多同學想修課,但是由於教室人數的限制,我們一直沒有辦法擴大上課的人數。
由於近年來科技設備與直播技術的成熟,到處都可以見到不同的電商直播主、網紅在不同社群網站上直播。我就想:能不能讓直播的內容不要是賣海鮮或美妝產品,而是利用直播來做科普知識傳播的大平台。
我想透過直播科技的方式增加教學的受眾,讓學習不再只是教室中的學習,而是可以在線上、線下,大學生、高中生、社會人士都可以一起加入學習。
除此之外,近兩年來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我們也體會到了疫情後的高等教育可能很難單純回到傳統的面對面互動,而是需要提供多元、多管道且促進學生虛實整合的學習方式。因此,在這個疫後新常態中,我希望透過這個計畫來嘗試並整合直播的技術跟經驗,向不同的大學老師推廣開放教室的理念。也希望可以發展出提升學生更高學習層次的直播學習課程。
- 非常感謝教育部的教學實踐計畫,讓我能夠嘗試把直播的技術帶進我的課堂。109年我申請了「虛擬大教室:透過直播讓學習無疆界」計畫,嘗試把直播科技搭配Slido教室互動軟體帶進我的課堂當中,但是遇到一些小問題。分別是:大班互動單向且缺乏觀點闡述、學生反思層次不高、缺乏同儕互學機制。我110年度的研究計畫「虛擬大教室中的自動好(自發、互動、共好)學習」,則是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正,發展出更完整的教學模式。
- 在我的課堂中我一共採用了三種科技工具: OBS軟體、Youtube平台、Slido教室互動軟體,善用這三種工具就可以做到簡單的大規模班級的互動。我們利用OBS把高畫質的畫面同步到YouTube串流直播,讓三四百人可以即時觀看。學生可以清楚看到直播的畫面,也可以與我在Slido上面做線上互動。
- 講課的過程中,我會安排課堂民調跟課堂小考,學生可以隨時利用Slido提問,也可以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意見跟想法,所以整個課堂是很刺激的!
我們這堂課有三個設計亮點。
- 首先,我們設計了優秀問題加分機制。學生可以在Slido上提出自己的問題,其他同學可以在上面按讚與回饋。跟一般課堂不同的是,透過這個機制,學生可以看到上百位同學的不同意見與觀點。我們每週都會選出一個最優秀的問題進行加分。我發現學生問得問題都很有深度,讓我印象很深刻。所以學生在這堂課的學習不是只有聽課,而是也需要表達意見跟學會問好的問題。
- 第二,學生每週都需要繳交一篇反思心得。但不同的是,他們需要把他們圖文並茂的心得在Facebook、IG等社群平台公開,讓他們的朋友可以看到不同的知識內容。如果你現在在Facebook、IG打上#當代認知神經科學-腦與心智的hashtag,你可以看到成千上百的心得貼文。甚至有很多貼文下面有這些修課同學朋友們的臉書回應。這些同學心得會由我們多個助教進行不同反思程度的批改,幫助學生能夠整合並應用所學知識在生活情境當中。
- 第三,除了大學生外,我也開放了高中生跟社會人士一起修讀這門課程。他們可以在他們有空的時間觀看直播或錄影影片,一起分享心得在社群網路上。
此外,我們這學期還增加了了一個新的機制,大學生可以跟高中生一起組隊做期末報告。雖然一開始嘗試的人還沒有這麼多,但是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來促進大學的開放教室。
- 因為我們每次的課程都會錄影,有同學就把課堂的錄影分享給他的奶奶看,甚至變成他們互動溝通的話題。有些同學的朋友跟家人也很有趣,會在每週學生的心得下面按讚回覆心得,促進更多的討論跟學習的機會。
- 在學習表現上面,我們也發現這門課程相比之前的課程,有顯著提升的學習成效,大部分的學生都在這堂課表現得相當不錯。
- 我們也發現在不同學習投入的向度上,我們新設計的課程在大部分的學習投入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在我們課程設計上,我們也發現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有顯著的進步。
學習不只在教室,也在生活環境當中。我希望我的直播課程作為一個知識的起點,讓不只是大學生,而是更多對於這個科目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我也希望未來高教能夠有更多機會開放大學的學習場域,讓知識與學習者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