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混成教學模式對發展大學生老人照護能力、溝通及團隊合作的成效
本校開設「老人照護」的選修課程,屬於高齡社會健康照顧學程,此計畫欲透過導入合作學習及跨專業教育模式之混成教學模式,來解決教學現場面臨的問題,故研究目的為提升護理系學生在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老人照護的能力及對老人照護的正向關懷態度。
採個案研究法,以「老人照護」課程改革創新當個案,有13位護理系三年級學生參與本計畫。透過三個模組的課程內容設計,客製化的教材製備,多元生動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依Kirkpatrick model做評量,利用「高齡照護能力量表」、「跨專業團隊合作量表」、「溝通觀察反思紀錄」、「個人版學習手冊」、Team OSCE、作業成績及課程評量等項來反應學習成效,學習成效指標包括:老人照護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關懷態度和課程滿意度等。
結果發現:混成教學模式對護理系學生在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老人照護的能力及對老人照護的正向關懷態度有正向改善效果,在量性學習指標及質性指標都有證據支持學生的顯著改變。預期此研究結果、所得教材及相關評量工具可作水平推展,提供給其他課程改革做參考。
為改善高齡照護人才在專業養成教育中,對老人照護的態度、學習動機、學習能力、溝通及團隊合作能力不足的問題,藉由「老人照護」這門課程的革新,期望能提升健康照顧專業學生在溝通、團隊合作和老人的照護能力。
配合「雙C的知識態度技能」訓練模式及Kirkpatrick model的評量模式,採用講述、小組討論活動(合作學習)、心理主題心智圖繪製(合作學習)、高齡教案之小組PBL(合作學習、IPE)、溝通及長者健康評估之情境模擬(合作學習)、與長者溝通之體驗式學習(合作學習、IPE)、長者健康評估之實作(Team OSCE)等學習策略來進行課程單元。
- 利用高齡教案PBL、講述、心智圖、小組合作學習來呈現"老人心理及社會變化"單元,
- 採用講述、情境模擬教學、劇場角色扮演體驗活動來介紹"老人溝通與關係建立"單元及培養學生的溝通技能,
- 利用講述、示範來介紹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ICOPE),
- 採用情境模擬教學、實作Team OSCE (總結式)來強化及評值學生對長者健康評估的技能,安排學生做學習手冊分享之個人口頭報告做總結式評量。
- 採用多元測量方式來收集資料,
(1)「反應」層次-利用學系及學校制定的評值表收集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利用「溝通觀察反思紀錄」、「個人版學習手冊」來瞭解學生對溝通演練之看法與反應。
(2)「學習」層次-以「高齡照護能力量表」、「跨專業團隊合作量表」收集前、後測資料作比較;以PBL教案報告及心理主題心智圖成績來分析學生學習成效。
(3)「行為」層次-由「個人版學習手冊」及「長者健康評估Team OSCE」的成績表現來評量。
(4)「成果」層次-是採用學系制定的核心素養評量表、科目成績等作期末評值。
- 採用多元教學法及多元評量,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成效;以及提升教師的教學成就感、教學與課程滿意度。
- 由教學活動的設計到學生的配合,在心理主題概念圖、PBL教案報告、溝通演練、長者健 康評估模擬練習和Team OSCE,都可以看到學生努力地投入,也獲得良好的成效。由學生「溝通觀察反思紀錄」及「個人版學習手冊」作業的內容分析得知,多數同學可以檢討自己在溝通演練的不足,且學生提到藉由觀摩學習他人的優點,以及老師、病人的回饋可以讓溝通技能更進步,如:「結合同學、演員及老師的回饋,反思自己要如何溝通」。
- 與修課前相比較,修課後學生自覺在老人照護能力得分(t=-7.57, p<.001)有顯著提升,從科目總成績看,學生得分範圍在88-93分,顯示修課學生表現佳。
- 在學生「溝通觀察反思紀錄」的作業得知,幾乎所有學生都有察覺自己欠缺同理心和關懷的態度,對老年人有既定的刻板印象。
- 學生對如何改善自己的技能也能提出建議,如:「照護長者時,對於長者的行為須予以包容與尊重,以鼓勵不批評的方式與之溝通」,「了解長者的生心理問題進而思考他們的照護需求,也學習到如何透過肢體與表情的方式表達同理心及跟長者溝通」。
- 此計畫之執行給計畫主持人和參與教師之回饋及成就感極佳,導入合作學習能增加學生參與的動機,在學習過程更能投入,也能從同儕和老師身上學習到不同的觀點與長處。
- 課程設計接近實務,能讓學生覺得教學內容符合其專業所需,也相對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學方法多元且有創意,也是學生這學期滿意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 此計畫依Kirkpatrick model的四個層次做評量,採用的評量方式能反映多元評量的優點,且兼顧個人和小組表現的考核,故下學年課程設計可以繼續沿用。
- 受到疫情影響,有五次上課單元改為線上教學,這是原本未預期的改變,可能影響到老師原先預設採用的上課方式和教材應用,但同學能接受此改變,未針對此點有回饋。
- 跨專業團隊合作量表的信效度,值得未來研究再檢測。
- 此次無外系學生修課且修課人數不如預期,著實可惜,但小班教學對合作學習或許有加分的效果,從另一方面來說更增進師生的互動,建議未來可在鏈結外系師資多加推廣,此計畫導入的混成教學建議可水平推廣,此教學模式適用於本系的「失智症照護」、「長期照顧」和「內外科護理學」,此結果也提供給其他學校相似課程作革新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