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 [專案]技術實作

從學習英語轉為用英語學習-CLIL(學科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教學法的應用與成效

計畫主持人 陳玉蒼 助理教授
服務系所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國際貿易與經營系
配合課程 國際商展實務

計畫摘要

行政院在2018年底宣布,將以2030年為目標,打造台灣成為一個雙語國家。配合國家政策,教育部也將於2021年9月啟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強化學生的英語力並推動全英語授課課程。然而,2018年台灣地區多益成績統計報告顯示,技職體系學生的平均成績為441分,僅高於專科的418分,排名倒數第二。如何讓技職體系學生在習得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能提升英語能力是教學現場的一大課題。

本研究透過應用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學科內容及語言整合學習,以下稱CLIL)模式之教學於國際商展實務課程英語授課,藉由教學場域與教學內容的改變與創新,讓學生將其所學運用在實作中,目的為提升學生在國際商展執行與規劃之專業能力及英語能力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某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二技與四技兩班學生。因應系課程委員會之課程規劃,四技為英語教學,為本研究之實驗組;二技為中文教學,為本研究之控制組。研究方法為實驗法及問卷調查法。藉由前測與後測、學習成效問卷進行資料蒐集。資料分析以ANCOVA檢定前後測之專業能力學習成效;兩組在後測成績均有提升,在5%的顯著水準之下,無顯著差異性。在英文能力上,經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實證結果證實CLIL教學法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增進有顯著的教學效果。

問題意識

國際商展實務課程全英語授課從106學年度開始,學生常私下反映他們不知道課程的重點,也不知道該如何應用。此外,學生上課聽不懂、不敢說、不敢問、照本宣科、報告常常就是複製貼上,令教師深感挫折。如何讓學生在習得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能提升英語能力是教師在教學現場試圖解決之一大課題。

教學研究設計

  • 本計畫應用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學科內容及語言整合學習)教學模式於國際商展實務全英語教學。
  • 以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中心,CLIL三大主軸-學科內容、語言(英語)、學習能力為教學內涵,融入CLIL教學六大原則,進而採用多元創新教學方法如多元學習評量、多元學習活動、多元教學工具等協助學生完成產品發表及國際商展參展規劃與執行的技術實作,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能提升英語的使用能力。

教學研究歷程

CLIL教學法並非僅單純地使用英語來教學,其教學六大主軸為

  1. 學科內容和語言並重的多重教學
  2. 透過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執行,建立學生信心,提供學生安心且充實的學習環境
  3. 融入實務
  4. 藉由同儕評量建立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5. 提供足夠資源提升學習動機與能力
  6. 合作式學習指的是教師間或教師與業界的合作

根據CLIL教學六大主軸,本計畫採用的教學方法包括

  1. (1)CLIL全英授課,利用講述、提問、指示等方式,輔以不同的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在習得參展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提升英語能力
  2. (2)討論法與合作學習,為提升課堂互動及參與,每一單元的授課中會設定小組討論議題,並提供各組簡短發表時間,訓練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3. (3)任務式教學法,透過分組方式讓學生在學期中和學期末進行產品發表會與參展規劃與執行的英語簡報
  4. (4)發現教學法,藉由國際專業商展的見習、觀摩及和專業人士互動,讓課堂所學與實務結合,開拓學生對國際商展相關領域的視野並提升學習興趣
  5. (5)專家協同教學,於課中邀請三位業界專家蒞校演講協助學生完成簡報實作任務

     

教學實踐成果

  1. 本計畫之實證結果證實CLIL教學法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增進有顯著的教學效果;若學生英語具一定程度,在專業能力的提升上將更顯著。
  2. 學生學習的具體成效也表現在校外競賽的結果中,109學年度四技學生參加了兩場跨境電商競賽,都獲得優異的成績。

    • 在第五屆全國大專校院B2B跨境電商競賽中,學生除獲得決賽第一名外,亦獲得許多大大小小的個別獎項
    • 在2021台灣經貿網跨境電商實戰營全國性競賽中,有兩組學生也順利入圍決賽前十強。

  3. 本計畫之配合課程結束後,學生自發性參加2021年國際大學校院會展城市行銷競賽。以英語為所選城市規劃虛擬展覽與展攤設計及英文導覽等線上行銷方案及展出。此次競賽共有5國17支國內外隊伍參賽,虛擬展覽與展攤設計及英文導覽的首獎由來自馬來西亞(英語為其主要使用語言之一)的隊伍獲得,學生們的努力讓英文行銷企劃書的冠軍得以留在台灣。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1. 本研究實證分析結果證實CLIL教學法對學生在國際商展實務課程專業能力提升上有所助益,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增進亦有顯著的成效。
  2. 本計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力求多元與創新,如業界專家協同教學、影片、國際展覽觀摩、心得分享等,但整體上仍以課堂講述為主。後續可探究不同的教學策略,更活化國際商展實務的全英語授課,使學生的專業能力更加提升。
  3. 學生的正向回饋有英語授課可提升英語能力、學到很多參展的技巧、對商展充滿興趣、學到很多商展實務的內容、業師的演講和課程連結,對報告很有幫助、英語表達能力進步等。這些正向回饋與本計畫的實證分析結果相呼應。
  4. 學生的反面回饋包含上課一直寫英文回饋耗費心思,無法專注於課堂上、無中文說明還是有點跟不上、小組人數太多,報告有難度等。這些回饋亦顯示本課程在教學方法與課堂經營上仍有不足,需要再精進。
  5. 2030雙語國家發展目標讓全英語授課成為高教發展必然趨勢。為達成2030雙語國家願景,建議教育部及學校可安排並提供更多全英語授課教師培訓課程以提升教師全英語授課能力,以培育更多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執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