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後設認知與專題導向學習的日語進階作文教學研究
比對學生所完成的作文與反思心得,發現學生有「部分文章觀已形成,但是還無法充分反映在寫作上」的問題。這似乎反映出學生在「後設認知技能」方面的不足。如何協助學生將自己在作文課程中產生的後設認知,並將此知識具體落實在寫作上,成為研究者新的課題。因此,本計畫除以過程導向寫作教學的立場,從內容構思、寫作技巧、內容檢視等三個層面,漸進式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外,並在課程最後導入專題導向學習。
期透過專題寫作,讓學生可以融合課程前期所學到的文章寫作方面的後設知識與經驗,熟悉寫作歷程中,並透過後設認知的實踐、反思與修正,達到更高層次的後設認知技術的培養,具備進階寫作能力。 經實踐研究結果有了以下的確認:(1)專題寫作經由同儕合作創作與檢討,確實有助於學生日語寫作後設認知能力的形成。(2)小組合作中是否能彼此合作,落實「檢視」與「控制」,是影響專題導向學習品質關鍵。(3)導入「小組競爭」於專題寫作中,不但能督促學生日語寫作內容的整合與調整,更能提升學生的「讀者意識」。(4)當學生已意識到日語寫作內容面的重要後,如何在專題導向學習中提升細節,如:文法、日語表現等,會是另一個課題。
在各個單元寫作課題中,學生透過同儕互評與反思,似乎能對課題產生初步的認知,形成自己的文章觀,但將這樣的認知與作品互相比對後,我發現:「學生的部分文章觀雖已形成,但是還無法充分反映在寫作上」。因此,如何協助學生將自己在作文課程中產生的知識具體落實在寫作上,為本計畫主要課題。
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透過「專題」的製作,使學生融合所學,親身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模式。
有鑒於專題導向學習具有培養高層次思考、重視同儕互評、學習歷程、也可以是創作作品的幾項特點,我決定以專題導向學習作為促進學生們日語寫作後設認知的活動的手段。促使學生在專題導向學習中,具體落實課程中所形成的後設認知的知識,並自我檢視文章的問題點、自行修正。期透過專題的實作,培養學生高層次的後設認知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日語寫作能力。
- 整學期課程內容可以大分為三個階段,專題導向學習作為課程最後的自主學習,於學期結束前4週開始實行。在此階段學生們將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共同運用學期中所學習到的寫作技巧,合力完成一篇專題作文,作為整學期課程的總複習。
- 專題寫作的主題設定為「為系上學弟妹推薦~」。系上的學弟妹設定為研究者日檢證照加強班2的大一與大二學生。請學生考慮他們的需求,找出適合的主題,完成一篇可以滿足學弟妹需求的文章。
- 在實踐成果上,透過問卷、反思心得、作文的量化與質化分析,我確認到本計畫的實驗班級,不管是日語寫作的自我效能,還是後設認知的形成,不僅遠高於學習前的調查,也與其他未採用專題寫作的班級,有顯著的差異。比起其他班級,本班學生不但對日語寫作及自我訂正有較高的信心與成就感外,特別是在「讀者意識」的後設認知上,為了能夠獲得學弟妹的青睞,本班學生特別重視寫作內容對於讀者的易讀性與吸引力。
- 在互動合作良好的小組中,組員們積極正面地面對寫作上的問題,並且努力調整與修改內容。這樣的學習態度不但使得他們的作品品質提升,獲得讀者好評,也改變了組員們對日語寫作的學習態度,從學期初的消極轉變為積極。
- 這種以專題寫作取代傳統期末考的評量方式獲得多數學生肯定。亦有學生表示希望之後課程都可以循此方式處理。
- 專題導向學習是非常需要小組積極合作的學習模式,小組是否能彼此合作,落實問題檢視與訂正,將是影響專題導向學習品質的關鍵,也會影響學生的後設認知與寫作能力的提升狀況。因此如何有效地關注組員合作不佳的小組,提高他們參與動機、提升小組凝聚力,會是有意執行專題導向學習的教師們必須留意的重要課題。
- 導入競爭的元素,可以激化小組合作,促使小組成員重視專題製作這件事。教師若能加入小組競爭的元素,或許可以激化學生的參與動機,特別是消極學習者可能基於個人好勝心,或是為了不影響全組表現而有較積極的表現。另外,寫作中「讀者意識」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以本計畫導入讀者票選這樣的競爭模式,經觀察後發現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亦可督促學生理解「讀者意識」的重要性,進而在寫作時重視「讀者意識」。
- 專題導向學習實施時,可搭配專題學習歷程檔案的製作,將有助於學生整合所學,提升後設認知能力,並讓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專題導向學習主要是協助學生整合所學,將所學有效運用,因此,本研究在學期後半以後實施專題導向學習。且為了加強學生對於自身學習狀況的「檢視」與「控制」能力,除在過程中導入同儕與自我評量外,並請學生在作品完成後撰寫反思心得,從中重新思考日語寫作核心概念與知識,提升日語寫作的後設認知能力與自身寫作技巧。經實踐與觀察,本計畫確認學習歷程檔案不僅有助於幫助學生回顧自己在專題導向學習中的學習歷程,也可讓老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況,進行教學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