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 通識(含體育)學門

大學體育課程新紀元:以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為目標,多面向體適能與興趣為原則所建置之新國術課程

計畫主持人 張育愷 教授
服務系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配合課程 體育(國術)

計畫摘要

體育課程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然而近年來大學場域中,體育課的存廢一直受到關注與挑戰。以教師層級的角度而言,體育課程教學實務場域中可能有:體育課程教育目標的疑慮、實證科學證據融入的缺乏,以及個人興趣建立的迷思等三項待解問題。本教學實踐研究以此三項待解問題為基礎,期待為日後建立新型態體育課程。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在透過運動科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設計之取向,探討多面向體適能與興趣為原則所建置之大學國術課程,對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之影響。研究方法採用納含: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與後測之準實驗設計法。

實驗時間包含前測與後測,以18週之學期制為主軸。實驗組參與者為「一般體育課:國術」學生;對照組參與者則為同時期「一般體育課:太極拳」學生。研究工具包含多面向體適能、認知功能與大腦功能知能問卷、心肺適能檢測、肌肉與肌耐力檢測、認知功能檢測、情境興趣問卷,以及課程滿意度問卷。結果發現參與國術課程之學生在認知功能表現、多面向體適能,以及興趣程度上皆優於太極拳組。顯現出新型國術課程,可以有效增進大腦健康、體適能,以及學生修習課程之興趣。建議未來能以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為教學目標之新型態體育課程,取代以技能取向為目標之傳統大學體育課。

問題意識

在體育課程教學實務場域中發現了三項待解問題,包括體育課程教育目標的疑慮、實證科學證據融入的缺乏,以及個人興趣建立的迷思。而本計畫研究問題如下:

1.如何建構以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為教學目標之新世代體育國術課程?

2.將運動科學與認知神經科學取向的實證科學融入新世代體育國術課程,對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的影響為何?

3.新世代體育國術課程之教授課程環境設計可否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學研究設計

本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係以申請「一般學門研究計畫」為主軸,並與進行創新/新興課程方案建構、教學方法探究以及教材研發等三個面向有所關聯,期待提升學生學習特定體育課程之學習動機。

  • 研究目的在於透過運動科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設計之取向,探討多面向體適能與興趣為原則所建置之大學國術課程,對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之影響。
  • 考量到教學場域的特殊性,本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採用納含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與後測之準實驗設計法。實驗過程包含前測與後測,並以18週之學期制為主軸。研究工具為多面向體適能、認知功能與大腦功能知能問卷、心肺適能檢測、肌肉與肌耐力檢測、認知功能檢測、情境興趣問卷,以及課程滿意度問卷。
  • 研究計畫之「實驗組」是以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為課程目標的國術課程,而「對照組」教學內容則是以過去提升體育項目認知、技能,以及情意為主軸的傳統體育教學為主。

教學研究歷程

在教學場域中,觀察到學生在大學體育課程的參與度逐年降低,原以為是學生自身較不偏好身體活動因素所導致,結果發現,有些學生雖不願意參與大學體育課程,但卻願意從事額外付費的運動課程。為此,我開始思索問題根本,並重新檢視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發現過去是以學習運動項目的認知和技能作為課程目標主軸,導致大學體育課程的意義較單調且與學生生活不一定能產生直接的關聯性。

由於傳統大學體育課程的意義較單一之取向,可能無法滿足現今大學生對體育與運動欲達目標之選擇,使其對大學體育課程修習之意願,從沒有意見到反彈。釐清學生廢除大學體育課的想法,並非是排斥體育與運動本身,而是無法在當下擇選到自身所想要達成目標的體育課程。掌握這樣的關鍵訊息,身為教學者的我們,將賦予大學體育課程新的意義。

本研究計畫以新紀元作為課程意義蛻變的開端,顯現出以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為課程目標的新意義,並強調體育課程應提供多項核心能力的學習,而不僅僅在該運動項目的技巧能力。在新的課程意義建構下,除了能幫助學生在參與體育課程中習得多項能力外,還能增進認知功能和大腦健康,使課程的意義更具代表性,開創出以增進大腦功能為教學目標之取向的新世代體育課程。

教學實踐成果

從學生課後心得發現,參與新世代國術體育課程後,在學習態度上,從消極接受轉為積極參與,更於課程中發現到新世代體育課程之多元意義。因為新世代體育課程,不再只是重複老師的示範動作,而是讓學生真正去瞭解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對於自我的意義,和將學習之能力延續至生活當中。在學習相關知能的同時,學生反饋以前並不理解為何大學體育課要學習這些內容,但當有了體適能知能之素養,就能深刻體會到課程內容的精心設計,進而提升學習動機。

在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和正面回饋下,讓我相信本研究計畫所建構的新世代體育課程,除了能從科學實證的角度,證實其對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之效益外,更顯現將新世代體育課程之概念應用於現今大學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扭轉課程結束後,學生立刻遺忘課程所學能力之常態,使大腦健康之效益得以延續並與生活產生連結。

新世代國術體育課之課程級分高於全校課程級分,顯現出本次設計之新世代體育課程在學生本體課程感受之反饋分數是高於平均值。說明新世代體育課程確實在大學階段有推廣之必要性,因為有新意義教學目標之理念與實證科學證據之融入,讓學生能在新型態的大學體育課中體悟體育課程所帶來的新意義之多元化目標,和了解其增進大腦健康之價值。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由於傳統體育課程大多數的課程目標皆注重於技能導向學習,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程之學習意願興致不高外,更無法真正理解自己為何要進行體育課程學習的意義。大學體育課程應開始檢視課程教學目標與課程設計是否符合新世代體育課程設計之原則,使學生重新認識與理解體育課程對於增進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之新意義,並發現體育與運動在個人身體健康和大腦健康上產生的效益和價值,進而提升對大學體育課程的情境興趣。

過去已有多數的科學證據,證實運動對於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之效益,而本次研究是針對新世代大學體育課程在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的影響,並為學生在參與大學體育課程所產生之效應,提供新的科學研究證據支持。建議未來大學體育課程的內容設計,應建構在多項核心能力學習之取向,使參與課程的學生,不僅學習到運動項目之技能外,更能培養伴隨一生的學習態度,進而增進大腦健康。

在未來,應投入更多相關研究,探討不同運動項目之新世代體育課程對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的影響。除了讓體育與運動的教育者,能掌握其中之要素進行體育課程建構外,更能提供科學證據支持,使體育課程的整體品質以及所帶給學生之多面向效益,能更具有意義和幫助到學生本體,甚至與自身生活作連結應用。

執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