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 [專案]技術實作

運用業師滾雪球式教學以提升學生交通工具設計實戰能力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林姿瑩 助理教授
服務系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配合課程 交通工具設計

計畫摘要

交通工具設計是工業設計領域中重要的一支,並是一個分工細緻的專業。本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旨在透過行動研究,在大學的課堂中建立能與交通工具產業緊密結合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交通工具設計實戰能力。

本研究的問題意識在於申請者所擔任的「交通工具設計」課程,除理論與實務的教學外,亦需及早讓學生了解交通工具職場分工模式、設計流程,及各階段所需具備的專業技能,讓學生所學與業界接軌,更可讓學生即早發覺不足之處,進而加強。所以本研究在課程與教學設計中融入「滾雪球」的思維,透過「業師滾雪球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帶著設計主題與對應業師提案,並依據授課教師及業師協同指導,持續調整並精進小組的設計,直到設計完成。

本教學策略與方法,可應因學生能力、學習特性快速做調整。經由教學實踐研究的執行,學生表示「業師滾雪球式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增進學生對此科目的熱愛」、「提升學生的規劃執行能力」、「提升學生交通工具設計的專業技能並應用於實務上」及「將相關專業知識應用到專題製作中」。做設計就像滾雪球,越多碰撞就越多成長,本計畫教學方法能協助學生提早脫離舒適圈,所學與職場連結,亦能提供類似性質的課程在課程與教學設計上的參考。

問題意識

技職教育近年來常被質疑學用落差、畢業生就業力弱,反推到教學層面,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學生專業技術訓練不足,學校課程缺乏與產業連結及實務操作經驗等。因此,如何在大學課堂中與產業接軌,降低產學落差,並傳授學生最新、最重要的資訊,是大學教師的重要課題之一。

工業設計系重視理論與實務必須兼具,授課教師一方面要累積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另一方面也要開始讓學生能體會與認識職場的狀況。「交通工具設計」課程不是純理論的課程,但一方面也不純然是實務的課程,這樣的課程在教學設計與方法上,需要更有系統的規劃與安排。

教學研究設計

滾雪球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實踐探知過程為動力,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逐漸積累的一種新型的探索式教學。股神Warren Buffett (2009)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你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Life is like a snowball. The important thing is finding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正是這個滾雪球思維給了本計畫申請者啟發,授課教師為學生準備夠長的坡道,以及提供充足濕的雪(亦即教學場域及業師群),讓學生在這教學場域中滾雪球,透過不段積累,不段碰撞,讓學生可以加速成長。

教學研究歷程

  1. 本研究以本校工業設計系大學部三年級的「交通工具設計」課程為教學實踐研究標的,進行協同業師一起滾雪球式教學,以提升學生交通工具設計實戰能力。
  2. 首先以「未來移動載具設計」作為本交通工具設計課程的核心設計主題,學生必須思考未來的交通工具需求、挖掘未來交通工具發展趨勢,並進行設計。
  3. 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原則,協助學生「分組」,在期末時,各組學生必須完成一份未來移動載具設計研究分析報告、一個完整的設計構想提案、一套精緻設計展板,及一件比例油土模型,並參加一次交通工具設計領域相關競賽。
  4. 本研究採協同業師一起滾雪球方式進行教學,執行方法步驟可分課前、課中、課後三階段,每階段各有四項重點工作必須執行。

  • 第一階段:盤點、分組、訪談、對焦;
  • 第二階段:示範、演練、支援、討論;
  • 第三階段:關懷、檢討、調整、行動。

很重要是在協同業師滾雪球式教學法執行上,每滾動一次,均必須執行一次這12項重點工作。

教學實踐成果

本研究協同業師一起滾雪球式教學共協同6人(次)交通工具設計領域不同專長業師一起協同教學,並執行滾雪球教學5次。

  • 第一次滾雪球,主要針對學生「設計手繪加強訓練」,強化學生造型切割表達技法,及聚焦式造型展現表達技法。
  • 第二次滾雪球,針對學生「電腦繪圖加強訓練」,教導學生運用2D輔助軟體及圖層建立方式,進行人因配置比例、乘坐角度調整、設計細節處理(面光影及材質表現)。
  • 第三次滾雪球,針對學生「色彩材質感知訓練」,教導學生建立色彩圖像版,及學習將交通工具造型做區域範圍的切割。
  • 第四次滾雪球,著重於「立體化塑型訓練」,教導學生從2D三視圖圖面,運用專業汽車油土素材,將設計的造型進行立體化塑形。
  • 第五次滾雪球,協助學生將設計的概念可行性加強。

期末學生將作品投稿參與交通工具設計競賽,共有二件作品入選最佳傑出設計獎。在學生給予的學習回饋中,學生覺得可以上到這堂課,非常值得。趁此有補足大一大二沒學好的表技。此外,讓他們提前了解業界要的東西,並更了解這些能力的重要性,知道自己需要額外投入時間自我精進。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交通工具設計要教導的內容其實很多,很難在一週只有3小時(僅有18週)的時間內全部上完,再加上每位邀請來的業師,其實可以教學及分享的實務經驗,含金量均都能各新開成一門新課程,也因此在交通工具設計課程教學上教學內容、教學深度的「取捨」及「輕重緩急」安排,是授課老師最大的難題。

但透過運用「業師滾雪球式教學」,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每次的滾雪球教學,都是為學生量身打造,也因此,從學生學習成效來看,透過滾雪球式教學能有效讓學生更願意自主學習,例如自己找專業書籍閱讀、花額外時間自我鍛鍊,甚至更願意於課外時間投入專業課程學習,例如參與課程外的演講、設計工作坊、參與設計競賽,同時,學生也會更珍惜每一次上課及與可以與業師學習討教的機會。

執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