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度 [專案]大學社會責任(USR)

用台語讀寫西仔灣

計畫主持人 杜佳倫 副教授
服務系所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文學系
配合課程 台灣閩南語的專業應用、台灣閩南語文的音字書寫與閱讀
檔案下載 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摘要

本計畫以「用台語讀寫西仔灣」為主題,提出「語文教學、生命教育、社區參與」三方共好教學架構,在此架構下進行台語文的在地沉浸式創新教學。我們的出發點主要是「台語文讀寫能力的提升」,同時結合西仔灣的在地人文特色,希望營造沉浸式學習環境,讓學習者以台語做為表達、溝通、記錄、書寫的重要媒介,透過社區參與來增加台語實用價值,並且促發學習者的生命省思;進一步也希望社區本身與中山學生都能對西仔灣產生深刻的認同意識。

問題意識

1.以台語文做為教學與社區參與的使用語言,是否有助於提升台語文的學習成效與實用價值?

2.學習者藉由主動參與及關懷社區,是否有效提升對地方的認同與自我成長?

執行場域

  • 西仔灣

計畫對應SDGs

項目 類別 目標
SDG 4 教育品質 確保包容性和公平的優質教育,為全民提供終身學習機會
SDG 11 永續城市 建設包容、安全、有復原力和永續城市和人類社區

 

教學研究設計

本計畫以「用台語讀寫西仔灣」為主題,提出「語文教學、生命教育、社區參與」三方共好教學架構,在此架構下進行台語文的在地沉浸式創新教學。

本計畫特別採用兩種教學方法:

  1. 「沉浸式語文教學」,也就是不以台語文為教學對象,而以台語文做為主要教學使用語言,將學習者放在不得不使用台語的教學環境中,運用台語文來學習在地文化,以增加學習者主動讀寫台語文的機會。
  2. 「從做中學的實踐教學」,不以教室為單一授課空間,不以教師單向授課為主要教學方式,而以中山大學與西仔灣做為教學場域,以西仔灣的人文風景做為教學主題,帶領學生運用台語文來閱讀文本、也閱讀西仔灣的生命故事,運用台語文來記述在地老行業的工作者與工作過程,也記述自己所獲得的生命省思。

教學研究歷程

  • 109-1學期

  1. 「台灣閩南語音字書寫與閱讀」課程著重讓學生認識並能使用台灣閩南語基本的音字書寫系統,包括台羅拼音以及若干漢字書寫方式,一方面由教師講授基本知識與方法,另一方面特別重視學生的閱讀討論與書寫練習。
  2. 閱讀討論部分,安排各組進行台語文作品(包括歌詞、民間故事、小說、電影)的導讀與提問;
  3. 書寫練習部分,安排帶領學生進入哈瑪星社區走踏,行後創作個人台語詩籤、製作PPT用台語簡報「西仔灣這個所在」,以及小組台語歌詞字幕製作、在地生命故事訪談記錄。

  • 109-2學期

  1. 「台灣閩南語的專業應用」課程在109-1學習台語文書寫以及初步認識在地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帶領學生以台語文深入哈瑪星社區脈絡。
  2. 除了教師與業師繼續講授台語文讀寫、社區觀察與訪談的重要觀念與方法,特別重視「從做中學」的實踐方式,各組學生選擇西仔灣的一間老店,完成至少半日工作體驗、觀察工序細節、訪談老店工作者,最後以台語文記述老店故事、共同製作老店故事地圖。

 

教學實踐成果

本計畫邀請中山大學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兩名講師王威棋、李怡志入班,指導學生進入社區觀察與訪談的重要觀念與技巧。

  1. 學期初由王威棋老師引介五間哈瑪星的老店,分別是福泉冰店、新洋鋼索行、大益疊蓆行、盛大繩索行及明芬五金行;
  2. 學期中則安排學生有多次與老店用台語互動的機會;最後,學生將觀察體驗與深度訪談的老店故事以台語文書寫編輯,創製活絡溫暖的故事地圖網頁,期末舉辦線上成果發表會,展現學生台語文敘事編輯的創意與實踐力。
  3. 學期末的線上成果發表會特別邀請知名台語文作家鄭順聰從田野調查與台語文書寫的角度給予回饋與建議。

鄭老師非常肯定學生的用心調查與訪談,尤其欣賞新世代擅長運用影像、錄音、繪圖等多媒體,讓故事地圖成果更增添豐富可看性,例如:新洋鋼索行、明芬五金行的故事地圖彙整了多種有趣五金的台語名稱,大益疊蓆行細致地拍攝了疊蓆的製作過程,福泉冰店、盛大繩索行則以手繪方式表現礤冰(tshuah-ping)、縛索仔(pák soh-á)的精細工序。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根據學生測驗、自評與回饋意見來看,本計畫課程確實有助於提升學生參與社區的能力,並且藉由沉浸式、參與式教學也有效增進學生的台語文讀寫能力。不過有若干問題需要省思與調整:

  1. 未來課程規畫應加強思考如何平均增進閱讀、書寫、口語表達能力。
  2. 營造台語文教學環境獲得正向肯定,但可增加更多台語自由對談機會,並打散小組分界;而「從做中學」的實踐教學確實比講授理論更具學習效果,但要特別注意小組任務的分工問題。
  3. 學生藉由訪談在地生命故事以及老店故事地圖,確實在自我生命部分有若干觸發,但尚未形成更深廣的回饋效益,我們在生命省思與社會責任的部分需要更多努力,希望能更有效帶動學生的自我成長以及具體回饋社會。

     

執行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