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 商業及管理學門

以即興互動戲劇提升自我知覺進而改善組織行為學習成效

計畫主持人 林家五 教授
服務系所 國立東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配合課程 組織行為
檔案下載 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摘要

本研究藉由即興式互動戲劇教學,帶領學生進入組織行為的脈絡,提升自我的覺察力,提升對組織行為學習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以某國立大學企管系學士班,53位修習組織行為的學生為對象,前半段採用傳統教師講授教科書的方式,後半段採用即興式互動教學帶領學生體驗各種主題。教學成效的評估,採取前測加後測的類實驗設計與質化資料並行;前半學期結束後,請學生填寫自我覺察、學術自我效能、投入程度量表。後半學期結束後,再請學生填寫第二次的自我覺察、學術自我效能、投入程度量表,並請學生填寫此課程的學習回饋單,以利後續質化分析。結果發現,即興互動戲劇教學所產生的提升效果(後測減去前測),在學業自我效能、自我監控、內在自我察覺上是顯著的;而某些差異(學業自我效能差距、認真投入差距),也在迴歸分析中對該門課的學期成績,具有顯著預測力。質化分析結果也指出,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整體或過程上,都是非常正面。學生感受的自我覺察面向,包含一般性層面的過去、當下與未來;專業性層面的團隊中議題、領導者—部屬關係議題。總之,量化或質化的結果,皆支持即興互動戲劇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覺察能力,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並獲得學生高度正面的評價。

問題意識

組織行為,是一門跨領域的知識,課程內容與主題,遍及個人 (micro)、團隊 (meso) 與組織 (macro) 之間 (across) 和之內 (within) 等層次。也是一門需要將工作經驗與知識對應的學科,是一門處理「人」的問題之課程。透過教科書內容的講授,僅能給予學習者相關概念或理論的知識,無法克服缺乏工作經驗的陌生感,讓學生從中體會OB各種面向間的衝突、考驗和解決之道。加上研究者從自身過去的研究成果發現,自我的覺察力 (self-awareness),是影響學習成效、職涯能力的關鍵。因此規劃用即興式互動戲劇教學,帶領學生進入組織行為的脈絡,提升自我的覺察力,進行強化學生對組織行為學習的成效。

教學研究設計

根據教育戲劇理論的觀點,戲劇教學 (teaching drama) 被視為是一種可以讓學習者「親身經歷」(live though),突顯「這裡與現在」(here and now) 之經驗的探索學習之教學方法,能以戲劇性實作的學習有效進入主題學習,其中又以即興互動 (improvisational interaction) 的活動或練習,可以有助於人們學會應對的技巧。此教學方法能為OB課程中的議題,例如與難搞的上司、同事、部屬的虛實應對;處理顧客抱怨、人際衝突、工作壓力、團隊合作協商等職場的挑戰,提供真實的演練,突顯工作就是一場盛大的即興表演,在實踐中有學以致用的舞台。

前半段採用傳統教師講授教科書的方式,後半段採用即興式互動教學帶領學生體驗各種主題。教學成效的評估,採取前測加後測的類實驗設計與質化資料並行;前半學期結束後,請學生填寫自我覺察、學術自我效能、投入程度量表。後半學期結束後,再請學生填寫第二次的自我覺察、學術自我效能、投入程度量表,並請學生填寫此課程的學習回饋單,以利後續質化分析。

教學研究歷程

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玩」的很快樂。寓教於樂,是可能的。列出幾個學生的回饋:

  • 「我們都玩得很投入、很盡興,我們在玩的過程中都很愉快,也很享受,雖然不是每次都成功達到目標,但中間的過程我很喜歡」
  • 「在領導別人的過程,我發現我是很勇於向前衝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我都會壓抑自己,想說不要幫自己找麻煩,所以都不想當領頭,現在我知道適度的發聲帶領,是可以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教學實踐成果

結果發現,即興互動戲劇教學所產生的提升效果(後測減去前測),在學業自我效能、環境覺察、內在自我察覺上是顯著的;而某些差異(學業自我效能差距、認真投入差距),也在迴歸分析中對該門課的學期成績,具有顯著預測力。

質化分析結果也指出,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整體或過程上,都是非常正面。學生感受的自我覺察面向,包含一般性層面的過去、當下與未來;專業性層面的團隊中議題、領導者—部屬關係議題。總之,量化或質化的結果,皆支持即興互動戲劇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覺察能力,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並獲得學生高度正面的評價。

教學反思與未來計畫省思

教師不要再仰賴單方向的講授。開放自己多與學生互動,多多利用不同領域的互動方式、管道與平台。雖然,嚴謹的教學設計與規劃,需要花費很多力氣。甚至,教學的投入,不見得獲得學校的支持。但學生學習的成果,自身的成就感,還是值得教師持續努力與付出。

執行心得分享